【新华解读】资金流信息共享平台上线 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再添新助力

新华财经

1天前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翟卓)记者25日获悉,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下称“资金流信息平台”)即日起上线试运行,目前已可向中小微企业以及金融机构提供免费查询服务。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翟卓)记者25日获悉,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下称“资金流信息平台”)即日起上线试运行,目前已可向中小微企业以及金融机构提供免费查询服务。

该平台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承担具体建设以及运营职责,旨在助力解决“信用白户”问题,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同时拓宽供给侧融资渠道,为金融机构提供中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征信服务支持等。

——为企业建立专属数据账户 多措并举保障信息共享安全

记者了解到,所谓“资金流信用信息”,就是指信息主体在交易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反映其经营状况、收支状况、偿债能力、履约行为等经济行为,并去除相关敏感信息后的交易统计信息,主要包括银行结算账户的收支情况统计信息、现金存取情况统计信息以及与不同类型交易对手往来统计信息等。

“作为中小微企业最优质的信用信息之一,资金流信用信息可以直接用来衡量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企业声誉以及还款能力,可有效反映中小微企业经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还可实现对中小微企业的全面覆盖,为每一个中小微企业建立自己的信用档案,有力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有受访人士对记者表示。

作为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平台为中小微企业建立了专属的资金流信用信息账户(下称数据账户),企业无需注册即可使用企业法人身份信息直接登录,并在数据账户内委托资金账户开户机构提供企业的资金流信用信息,授权信贷机构查询企业的资金流信用信息,实现“我的信息我做主”。

与此同时,平台不仅在业务模式上充分体现了安全、便捷、友好的用户体验,还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障信息共享安全。例如,平台依靠市场监管总局的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公安部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对企业法人身份、法人代表或授权操作人员身份进行双重身份认证,确保只有企业自身才能登录自己的数据账户。

此外,平台还可确保信息不使用不出域,无授权不调用。记者了解到,资金流信用信息只在有使用需求时,才会从信息提供机构处调用,没有使用需求时,信息仍然存储在信息提供机构处,不会存储在资金流信息平台上。信息提供机构必须有中小微企业明确的委托提供指令和对信息使用机构的明确授权,才能被调用。

另据记者了解,平台在设计过程中还充分考虑了如何保护中小微企业信息共享的自主权、选择权、异议权等各项信息权益。

如通过自身数据账户,中小微企业不仅可开展委托提供、授权使用活动,驱动自身资金流信用信息流转,切实维护其同意权;还可以在数据账户内调取查看自己的资金流信用信息,切实维护其知情权;此外还可以开展异议处理、咨询服务等。

——解决企业“信用白户”问题 拓宽供给侧融资渠道

实际运行中,资金流信息平台将主要涉及融资企业、开户银行、贷款银行以及征信中心四方主体。那么平台推广应用后,又将对经济社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具体来看,一是激活需求侧发展新动能,帮助解决“信用白户”问题,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当前,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基本已可实现对中小微企业全面覆盖。建立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将进一步丰富中小微企业信用档案,形成与信贷信息共享应用互补的征信服务新格局,大量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白户”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更好地支持其获得良好融资服务。

二是拓宽供给侧融资渠道,为金融机构提供中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征信服务支持。资金流信用信息伴随中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建立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机制,金融机构可更加便捷、高效地获取客户资金流信用信息,实现对客户的经营状况、收支状况、偿债能力、履约行为的全生命周期动态跟踪分析,支持金融机构建立覆盖中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信用评价体系,助力更多金融机构全面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三是激活新型数据要素潜能,支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在全国范围内联通共享是一项重大创新举措,可以有效增强资金流信用信息的共享性、普惠性,释放数据价值红利,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路;同时也是中国人民银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抓手,对于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意义重大。

四是营造公平的行业发展信息基础,持续优化我国营商环境。资金流信息平台的推广应用,将有效改善金融机构间由于体量及生态圈差异造成的信息资源禀赋不均现状,帮助金融行业跨越信息鸿沟,助力所有金融机构在共同信息基础上公平竞争,进一步推动放贷成本降低,普惠中小微企业等。

记者还了解到,截至25日平台已有31家金融机构接入,不仅包括6家国有大行及18家股份行,还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未来还将稳步推进更多金融机构接入。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翟卓)记者25日获悉,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下称“资金流信息平台”)即日起上线试运行,目前已可向中小微企业以及金融机构提供免费查询服务。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翟卓)记者25日获悉,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下称“资金流信息平台”)即日起上线试运行,目前已可向中小微企业以及金融机构提供免费查询服务。

该平台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承担具体建设以及运营职责,旨在助力解决“信用白户”问题,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同时拓宽供给侧融资渠道,为金融机构提供中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征信服务支持等。

——为企业建立专属数据账户 多措并举保障信息共享安全

记者了解到,所谓“资金流信用信息”,就是指信息主体在交易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反映其经营状况、收支状况、偿债能力、履约行为等经济行为,并去除相关敏感信息后的交易统计信息,主要包括银行结算账户的收支情况统计信息、现金存取情况统计信息以及与不同类型交易对手往来统计信息等。

“作为中小微企业最优质的信用信息之一,资金流信用信息可以直接用来衡量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企业声誉以及还款能力,可有效反映中小微企业经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还可实现对中小微企业的全面覆盖,为每一个中小微企业建立自己的信用档案,有力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有受访人士对记者表示。

作为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平台为中小微企业建立了专属的资金流信用信息账户(下称数据账户),企业无需注册即可使用企业法人身份信息直接登录,并在数据账户内委托资金账户开户机构提供企业的资金流信用信息,授权信贷机构查询企业的资金流信用信息,实现“我的信息我做主”。

与此同时,平台不仅在业务模式上充分体现了安全、便捷、友好的用户体验,还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障信息共享安全。例如,平台依靠市场监管总局的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公安部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对企业法人身份、法人代表或授权操作人员身份进行双重身份认证,确保只有企业自身才能登录自己的数据账户。

此外,平台还可确保信息不使用不出域,无授权不调用。记者了解到,资金流信用信息只在有使用需求时,才会从信息提供机构处调用,没有使用需求时,信息仍然存储在信息提供机构处,不会存储在资金流信息平台上。信息提供机构必须有中小微企业明确的委托提供指令和对信息使用机构的明确授权,才能被调用。

另据记者了解,平台在设计过程中还充分考虑了如何保护中小微企业信息共享的自主权、选择权、异议权等各项信息权益。

如通过自身数据账户,中小微企业不仅可开展委托提供、授权使用活动,驱动自身资金流信用信息流转,切实维护其同意权;还可以在数据账户内调取查看自己的资金流信用信息,切实维护其知情权;此外还可以开展异议处理、咨询服务等。

——解决企业“信用白户”问题 拓宽供给侧融资渠道

实际运行中,资金流信息平台将主要涉及融资企业、开户银行、贷款银行以及征信中心四方主体。那么平台推广应用后,又将对经济社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具体来看,一是激活需求侧发展新动能,帮助解决“信用白户”问题,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当前,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基本已可实现对中小微企业全面覆盖。建立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将进一步丰富中小微企业信用档案,形成与信贷信息共享应用互补的征信服务新格局,大量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白户”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更好地支持其获得良好融资服务。

二是拓宽供给侧融资渠道,为金融机构提供中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征信服务支持。资金流信用信息伴随中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建立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机制,金融机构可更加便捷、高效地获取客户资金流信用信息,实现对客户的经营状况、收支状况、偿债能力、履约行为的全生命周期动态跟踪分析,支持金融机构建立覆盖中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信用评价体系,助力更多金融机构全面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三是激活新型数据要素潜能,支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在全国范围内联通共享是一项重大创新举措,可以有效增强资金流信用信息的共享性、普惠性,释放数据价值红利,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路;同时也是中国人民银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抓手,对于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意义重大。

四是营造公平的行业发展信息基础,持续优化我国营商环境。资金流信息平台的推广应用,将有效改善金融机构间由于体量及生态圈差异造成的信息资源禀赋不均现状,帮助金融行业跨越信息鸿沟,助力所有金融机构在共同信息基础上公平竞争,进一步推动放贷成本降低,普惠中小微企业等。

记者还了解到,截至25日平台已有31家金融机构接入,不仅包括6家国有大行及18家股份行,还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未来还将稳步推进更多金融机构接入。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